《致富心態》理財之外的生活應用

by Debbie Yu
283 views
person putting coin in a piggy bank

《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是我開始投資股票市場後接觸的書籍,這類的書籍像是遇上市場波盪時接住心態的緩衝材,以知識、實例、數據、歷史和想像力去解釋在市場衝浪時應有的心態,而非技術分析類的知識。

今年遇上台股一路向上,卻遇到疫情爆發突然下殺,又再衝破萬八,之後一波一波往下走到寫文至今仍市場開始討論在站高點的可能。我也隨著市場的波蕩歷經恐慌出清,再進市場等狀況。繳了一點學費,但還不算太糟,最重要的是我在這些過程中,慢慢了解自己的投資習性。《致富心態》幫助我建立了一些理財觀念,而且我覺得也能應用在生活之中,以下聊聊這本書提供給我看待世界的其他觀點,可能是理財,也可能是生活想法。

觀點1:晚安,睡眠至上

closeup photography of adult short coated tan and white dog sleeping on gray textile at daytime
Photo by Christian Domingues on Pexels.com

今年是我設立的股市投資元年,一頭熱的開了台股與美股,還歷經史詩級的Gampstop事件,以及恆大風暴、中國限電、元宇宙等。在參與市場的初期,突然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說股票市場比八點檔還精彩,當重點轉折發生,會有無數多的人一起探究劇情,背後的意義,是否有藏鏡人,還是只是錯殺無辜?

中國有一部以房仲為主題,名為《安家》的劇。其中一組客人是一對夫妻,先生為全職投資人,為追全球的股市狀況,睡眠時間與大部分的人不同,且極度高壓導致睡眠品質不好,因此夫妻倆以尋找安靜的房子為最大目標,彷彿連針掉落地板的聲響都能引響睡眠。作為全職投資人,天價的資金隨著股市波動起伏,每秒都得關注股市情緒,收盤後得盤點訊息,諾大的壓力影響睡眠,而睡眠影響專注力。難以獲得完整休息的先生得用各樣的方法幫助自己的腦袋關機,那樣的生活非常辛苦,甚至可說失去生活品質。

去年台股一路走揚,走在臺北的街頭處處可聽見人們在談論股票,許多人初入市場後便投入身家,甚至開槓桿入市,以至於晚上難以入眠,在下半年股市震盪看見了許多畢業文。懷著夢想進入市場,最後血本無歸,是每個參與投資者的惡夢,為了避免夢見這樣的夢,選擇個合適的投資方式,好好睡覺吧!

所以,如果將錢放入定存,放進銀行,能讓你安心入眠,有好的精神與體力投入白天得正業,獲得穩健的財富。那不管他人怎麼說(如通膨、錢滾錢才是聰明人的做法等),都無所謂,安心的作法對你而言,就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想參與市場,但又沒這麼多時間關注訊息,定期定額投入被動EFT或許是最適合的方法。交給朋友幫忙投資,這個不是適合的方式,無法確定投資標的,無法了解運作模式,且毫無保障的方式,最終依然會是難以入眠的。

觀點2:存錢比賺錢來得容易

累積財富與你的收入或投資報酬無關,但與你的儲蓄率息息相關。

初入市場,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各式各樣的名詞襲來,無數的交易策略顯示了這世界上許多人想要找到一個公式好提高自己的投資報酬率。《致富心態》提到,有些專業投資人每週投入八十小時為自己的報酬率提高0.1個百分點,同時他們為了提高生活水準,在財務支出上多出整整兩或三格百分點,但實際上他們不用花這麼多力氣也可以做到。就像是臺灣今年經歷了50年最嚴重的缺水問題,與其將所有希望投注在天降甘霖,不如早點做起開源節流。把金錢支出的水龍頭關小一點點,累積儲蓄的速度就會更快一些。

是的,存下一塊錢,絕對比多賺一塊錢來得容易。熬過石油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開始生產比以前更節能的汽車、工廠及房屋。從最基本的練習開始,每當預備購買一項物品時,先思考這次購物行為是「需要」或「想要」,減少衝動購物,讓錢花得更在刀口上。

學會用比較少的錢得到快樂,會在你已擁有和想要擁有的財富之間創造差距。

觀點3:金錢真正的紅利:掌握時間=擁有幸福感

wood dawn dark desk
Photo by Tara Winstead on Pexels.com

「用錢拿回來時間的掌控權,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時間會嚴重影響幸福感。」在你想要的時候,有能力在你想的時間、與想要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比目前付出最高紅利的金融商品還來得有價值。

《致富心態》提到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一天醒來時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讓我想起大學時,有位教授在課堂提問,這輩子賺多少錢才覺得足夠呢?她認為不需要擔心下一餐吃什麼會不會太貴,對她而言就算是足夠了。不過對於每個人而言的一餐定價並不相同,財富是否充足與自身慾望樣貌關聯甚密。

能帶來幸福的財富,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致富心態》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當路上駛來一部豪華跑車,眾人多會對之投以羨慕眼光,不過大家羨慕的是這樣能夠駕駛這台車子,而非成為坐在駕駛座上的駕駛。人人通常希望能夠被其他人尊重與羨慕,於是花錢買下其實很少可以帶來如你想像的奢侈品。要是得到尊重與羨慕是你的目標,請慎選追求這些東西的方式。謙卑、慷慨與同理心,會比馬力超強的名貴車款帶來更多尊重。

觀點2與觀點3是連貫的,累積財富是為了掌握時間,因此,若是為了累積財富而失去了自己的時間那就本末倒置了。節約開支與增加投報率相較之下,是一相對有效的做法,省下來的錢所累積的財富能夠更穩定提供安全感,它能提供你面對世界無法預測的狀態時,安穩的基石、更寬裕的選擇。例如,在離職後能有喘息的空間,或著可以有彈性去選擇薪資較低,但你喜歡或更有意義的工作,甚至毅然決然地退休。而這些,都是能帶來幸福感的事情。

觀點4:持續、不放棄,某天就能擁有複利的威力

華倫・巴菲特是眾人皆知的投資大師,他在十歲就開始認真投資,到了三十歲已經擁有一百萬美元的淨資產,但事實上巴菲特超過99%的資產都是在50歲後獲得的,至今仍不斷增加。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有錢的投資人,但以平均報酬率來衡量的話,他並不是最頂尖的高手。他最強大的投資技巧是時間,持續地參與市場、投入市場、不放棄,為他帶來複利的威力。

冰河時期的來臨並不是因為寒冷的冬天,而是來自某年涼爽的夏天。當夏季不夠炎熱,冬季的殘雪無法完全溶解,剩下的冰層會使得下一個冬季更容易累積積雪,在下一個夏天累積下來無法被溶解的雪變更多,並在下一個冬天積雪反射更多陽光、水氣冷卻更快,帶來更多積雪,幾百年之後就會堆積成一塊冰原,或著像是哈修塔特的冰洞。

然而當複利不合乎直覺時,人們很容易忽視它的潛力,就像是在市場崩盤時維持長期投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書中舉的例子是以三位投資人在經濟衰退期間投資行為,透過計算後分析結果。蘇面對空頭來襲仍持續投資;吉姆認為衰退市場還沒到底,所以在衰退開始時賣光持股,在市場復甦跡象開始時,再進入市場;湯姆在經濟衰退六個月後賣光股票,等衰退結束後六個月又再次重新投資。

上述三人何者投報率會最高呢?是蘇大獲全勝。

蘇所做的事就是持續參與市場,低點投入的資金平滑了高點的價格,化成了投資微笑曲線。

不過就我的理解,這個適合用在定期定額投資大盤,畢竟這個例子並未討論公司個股基本面。

持續;做任何事都是,寫部落格也是,持續地書寫,持續地輸出,即便點閱率低落也是繼續產出,堅持能夠帶來複利的價值,或許還會伴隨著長尾效應。

觀點5:波動為手續費,而非罰款

《致富心態》是理財類的書籍,是已被整理過的知識心法,也就是說,是作者已萃取過的內容,與其再摘要一篇內容,倒不如大家自行閱讀。不過在今年工作上遇到挫折的時候,我竟然想起了這本書,書中所談的投資心態其實也適用於生活,最主要的便是在談論挫敗的部分。

樂觀心態通常被定義為相信所有事情都會很好的信念。不過這還不夠完整。明智的樂觀心態是一種認定機率會對你有利的信念,而且事情會隨著時間取得平衡,導引出好的結果,即使過程會發生許多壞事。

書中談到「成長是複合的力道所驅動,永遠需要時間;破壞是由導致整個系統失靈的單點故障所驅動,可能幾秒內就會發生,而且失去信心可能轉瞬之間就會出現。」

投資時必須理解長期成長背景下的波動與損失,是必然的存在。如果我們能將波動視為入場費或手續費,市場就是一個需要門票才能進入的地方,付些費用能夠有機會讓你有更多的財富,或許面對波動就會心甘情願一些。這裡所談的是將當下的損失拉長時間維度來看,也許僅是小事,長遠而言(也就是複利談的不間斷),此刻的挫敗也只是微小的存在。

別被悲觀主義蒙住眼睛,這些市場波動(挫折)都只是逗號,而非句點。

輕鬆的閱讀體驗,入門的理財手札

開始嘗試投資之後,我試著翻過一些技術分析的書,試著閱讀財報或財金新聞,但經過幾個月的嘗試,確認這並不是我擅長的事。不過就像《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在談將市場波動視為手續費時,將市場比喻為迪士尼樂園,若你將入場費是為罰款,那你就永遠無法享受迪士尼的魔法了!我在市場的確得到了一些樂趣,有時期待上漲,有時鍛鍊心志。《致富心態》所告訴我的是參與市場時的心法,讓我在每次波動時(無論市場或生活)可以練習宏觀,我認為是理財初學者滿好的讀物。

延伸閱讀

|手刀入庫|Readmoo電子書AP

0 留言

Related Article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