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製造》假消息的真實力量

by Debbie Yu
230 views
man sitting reading newspaper

前幾個禮拜回家人家,桌上有一袋鮮綠色的檸檬,食物櫃裡有剛採購的綠茶。我想起幾天前在各個群組裡面聽到的音檔,來自於「鋁業工會的理事長的老婆的真實染疫情形」,數個群組的訊息都相同「請聽清她的方法來救治自己的生命」。聽清不是臺灣習慣用語,而這則真情流露的訊息也非絕非確診後正確的醫療方針。

在這件事情發生的前幾天,臺灣的疫情正接近破萬,某日早上就開始有一些群組傳來各縣市的確診數的列表,有人眼尖的對照了再前一日的數字,發現只有雙北的數字與前天有異,其餘縣市基本一樣。顯而易見的,這是一則假消息。

我想起前些日子讀的《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作者劉致昕歷時五年,採訪八個國家,將世界各地所面臨的「真相製造」問題透過報導文學方式呈現於我們眼前。即便「假消息」一詞對大多數人已不是新鮮陌生的詞彙,但如何辨別卻仍是難解的課題。

forced perspective photography of cars running on road below smartphone

行動網路=通往人心的高速公路

《真相製造》中提及「2018年5月,中華電信推出499行動網路吃到飽專案,消費者熱烈響應,這不只讓臺灣行動網路應用更為普及,也被視作為臺灣資訊遭做的轉捩點之一」。書中引用了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年的調查,全臺上網人數高達2020萬。其中55歲以上,對網路使用不熟悉的中高年族群的網路使用率,更在一年之間增加了兩成。也就是說,通往人心的高速公路在這一年內迅速地在臺灣中高年齡層中建構完備,但回過頭看,運用這條高速公路的配套設施準備好了嗎?

日漸堅不可摧的同溫層

一座島上的人們,也就這樣活成了N個臺灣。

書中在探討內容農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原因中提及:人們透過社群、通訊軟體吸收資訊時,常常以「誰」分享來決定是否點閱,至於是哪家媒體發布、作者是誰,閱聽人反而不在乎。

這樣的情況就如同開頭提到的例子,在密閉的LINE群組中,由於傳來訊息的人是使用者熟悉的對象,基於信任,許多人會相信。即便群組中有人查核後發現資訊有誤,也常因礙於情面而不知如何告知有誤。最終因缺乏溝通,逐漸走向不同的價值觀。

因為我才是正義的一方

所謂假新聞的亂象,正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是在分享真正的真相。

作者劉致昕的身份多元,不僅是記者、作者,也是位主持人。在主持《報導者》的Podcast時,他曾向聽眾徵求關於假新聞的相關問題,二十四小時內所收到近兩百位觀眾的提問,幾乎都集中在家庭中無法溝通之上。站在不同立場,相信的是不同面向的價值觀,最衝突的是彼此都相信自己認知的才是真正的真相。

我過去就讀華僑中學,學校有五分之一的學生為僑生,有著不同的信仰及文化。曾聽一位老師分享,在911發生時,校內的氛圍與電視媒體、臺灣絕大多數人的憤怒、悲傷並不完全相同。在其他文化視角中,美國長期的軟硬實力的霸權,確實也傷害了其他宗教、文化等的存在。

作者曾採訪法國極右派的思想大佬高勒(Jean-Yves Le Gallou),他曾於2008年提出十二點網路戰略,成為民族陣線佈局網路戰場的思想原則。高勒認為隨著大眾媒體的影響力透過報紙、廣播、電視達到巔峰,觀眾會透過這些機制吸收媒體後主宰的「菁英」傳遞了的價值觀,而網路可以翻轉權力平衡,所謂「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可以透過這個機制傳播,網路是直接民主無與倫比的工具,藉此達到「重建資訊」的目的。然而高勒的陣營政治主張,排外、反穆斯林、反多元文化確恰與他所抗爭的「文化霸權論」恰好相反,但那是他們所追尋的「正義」該有的樣貌。

advertising alphabet business communication

「資訊戰白熱化」是真事件而非假消息

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再隨著各樣軍備武器的日新月異,戰爭的殺傷力已到足以威脅人類存亡的境界。隨著Covid-19、烏俄戰爭、極端氣候的發生,世界進入了新冷戰時期,在各自的意識形態、政治外交、經濟貿易、軍事、科技文化等全面彼此抗衡,輿論風向也成為各陣營的兵家必爭之地。

2017年法國大選尾聲,迎來血淋淋網路攻擊的最高峰,在選前的法定靜默期前,幾則對馬克宏不利的消息如冷箭紛紛射出。礙於該期間候選人無法公開聲明或接受任何媒體專訪,就只能等待子彈飛。在隔年美國所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有一則關鍵的提醒,事件發生後主導論述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比事實查核更為有利的事告訴大眾訊息的來源,若為假消息,表述「誰幹的」更能削弱不實資訊影響的關鍵。然而這正是民主社會之下,加劇社會分裂的矛盾點。

武器戰爭的殘酷無情人類已曾見證,而今看似了無痕跡的資訊戰帶來的傷害也不容忽視。我們在法國、美國、臺灣的大選中都能看見資訊戰劃分族群帶來的衝突與內耗。相比共產政營,民主政營在資訊戰中,需要具備更完備的「修復」機制。意指如何在不傷害自由民主之下,建構防護網以及修補不同聲音造成的社會裂痕。

那條由網路所建構,通往人心的高速公路已然建成,各樣真假、好壞的資訊通通能夠上路,而我們現在所能做的是補足周邊的保護機制。在言論自由的旗幟下,判斷消息的真假最有力的論點是來自於公眾討論的能力,如同書中作者提及,民主國家最有利的反擊,是從根本重建公眾討論的能力,是徹底檢視民主失靈的原因,透過反省並自我修正而不斷進步,那是民主國家走向強大的不二路徑,也是境外勢力、極權國家最害怕的事。

公眾討論、反省、修正,保持靈活是我們最強大的防禦武器。

開闊視野的閱讀體驗,多元角度的思考練習

在社群平台普及的現今,以正義之名所築起的同溫城牆日漸厚實,每次的衝突都是一次更撕裂的傷害。這樣的狀態不僅是臺灣的日常,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面臨的真實問題。

如果認為你嘗試溝通的對象對於某些觀點堅不可摧,或許可以請他們試著看看著本書,如同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或許看看別的國家在發生的事,會看見視野的盲點。

不過所有的資訊都是有觀點的,並沒有絕對的中立,所謂的真相在不同的角度裡有的不同論述,而傳遞訊息,包含撰寫、順手點讚、轉傳訊息的我們,其實也都是真相製造的生產線之一。

延伸閱讀

|手刀入庫|Readmoo AP-《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

|相關資訊|《真相製造 Reality is Business》Podcast

|相關網站|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真的假的

0 留言

Related Articles

留言